從影像窺探臺灣日本時代軍事史:日本駐臺部隊的軍事活動與生活

展覽介紹

曾令毅

為了讓更多人瞭解臺灣的軍政發展史,本次精選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典藏的日本時期軍政寫真帖:《臺灣守備隊》、《大正三年討伐紀念寫真帖》、《步兵第一聯隊寫真帖》、《上山臺灣總督高雄州奧蕃社視察狀況寫真》、《臺灣守備隊》、《花蓮分屯海鼠山分遣隊-西末吉寫真帖》,以五本影像史料為基礎,規劃「從影像窺探臺灣軍事史:日本駐臺部隊的軍事活動與軍隊生活」線上展覽,透過珍貴的影像史料,佐以歷史書寫,架構出巨觀的日本在臺軍事編制演變的圖像,探討日本駐臺部隊由內而外,由守轉攻的軍備編制變遷。

本次線上展覽,從以下三個子題:「初探日本駐臺軍隊的屬性與編制」、「認識日本『理蕃』政策與臺灣防衛的執行」、「軍隊生活與臺灣社會的互動」,簡要介紹這五本寫真帖中的影像內容,從其中與以往不同面貌且更為具體的歷史畫面,瞭解過去日本駐臺部隊在臺灣活動的軌跡。
 

壹、初探日本駐臺軍隊的屬性與編制

1895年,清廷因甲午戰爭戰敗,將臺灣割讓給日本,在「馬關條約」締結後,日本領有臺灣初始因各地抵抗事件不斷,故一直派駐軍隊在臺維持治安。當時的臺灣總督樺山資紀樺山一,於11月宣布「平定」臺灣後,便開始對設置臺灣的「兵備」進行準備,編成「臺灣守備混成旅團」;和日本本土的師團不同,這是以殖民地統治為目的而成立的部隊,也是日本最初的殖民地部隊。

1907年日俄戰爭之後,日本大抵確定掌握中國東海的制海權,基本上已無立即的外患威脅,故同年9月廢止了臺灣混成旅團制度,將其原本兵力縮減,並分別於臺北及臺南設置兩個臺灣守備隊,分別為臺北的「臺灣步兵第一聯隊」,及臺南的「臺灣步兵第二聯隊」 。此時期日本駐臺部隊的主要任務主要為島內地方治安的維持,以及「理蕃」政策的推行,並對當時充滿反抗意識的高山原住民族進行軍事威脅及武力掃蕩。

關於這一方面的影像紀錄,我們可以由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典藏的明治時期私人寫真帖《臺灣守備隊》與1914年《大正三年討伐紀念寫真帖》中,一窺日本統治臺灣初期,駐防臺灣主要部隊士兵在軍隊的生活,及部隊在各地執行「理蕃」任務等軍事行動的珍貴歷史影像畫面。

一、兩次重大變革

1919年,臺灣總督由原本的武官總督,改為文官總督,因而廢止原本擁有駐臺軍隊的指揮權,改由任命臺灣軍司令官以指揮駐臺的所有陸軍部隊(海軍由馬公要港部指揮),另成立「臺灣軍司令部」。這個制度則一直延續到1944年二戰末期,並將臺澎及沖繩兵力整合成一個防區。此外,由於受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華盛頓海軍軍縮條約」的影響,連帶開啟了日本的軍事整備與裁軍政策。1925年時,日本駐臺部隊編制再次出現變動,日本本土稱為「宇垣軍縮」,主要是進行軍隊人員的裁併及軍備近代化、機械化的改革。
當時日本軍隊的樣貌及設備,我們可以藉由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典藏的1931年《步兵第一聯隊寫真帖》瞭解當時的情況。受到此次裁軍的影響,前述的臺灣第二守備司令部被廢除,而原本的臺灣第一守備司令部改稱「臺灣守備司令部」,駐臺部隊仍由臺灣軍司令部統轄。

二、轉守為攻-飛行第八聯隊

一次大戰後,日本政府為因應1922年俄國革命後與「華盛頓海軍軍縮條約」簽訂後所形成的國際情勢,提出「大正十二年帝國國防方針」,即將美國設定為第一假想敵國,並且訂定「陸軍應協同海軍儘速對呂宋島進行攻略」之用兵綱領。因此,為確保能夠以殖民地為軍事出擊的基地,臺灣的軍備乃由以往防禦性質,轉向具有進攻性質的性格。因應國防方針的轉變,日本陸軍規劃成立飛行部隊常駐於臺灣,而將1925年新設的航空部隊-「飛行第八聯隊」常駐於臺灣,並於1927年將陸軍飛行第八聯隊設於臺灣屏東,同時僅能負擔島內「理蕃」及治安任務的「警察航空班」裁撤,以因應新的國防方針與國際情勢之變化。

關於飛行第八聯隊的影像紀錄,以往較為少見,但我們可由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典藏的1928年《上山臺灣總督高雄州奧蕃社視察狀況寫真》中臺灣總督上山滿之進檢閱飛行第八聯隊的多張影像,一窺當時該部隊駐防基地,及其裝備樣貌與基本的輪廓。

1937年七七事變後,臺灣社會因為中日戰爭的開打而進入戰時體制。同年9月臺灣的部隊為因應前線戰事之支援,並因作戰需求而將各種兵科的部隊改編成「臺灣獨立混成旅團」,派赴中國戰線,進行作戰。而在該旅團編成的時刻,「臺灣守備隊司令部」編制也宣告終止,象徵駐臺軍隊性質正式由對內守備轉為向外攻擊,同時在臺各部隊也由「臺灣軍司令部」直接指揮。這樣的情況,一持續直到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基本上都是維持這樣的編制與性質。 
 

貳、認識日本「理蕃」政策與臺灣防衛的執行

1907年日俄戰爭後,臺灣外部威脅解除,島內治安也逐漸恢復,日本最初的殖民地部隊「臺灣混成旅團」,便改編為「臺灣守備隊」(臺北、臺南),並以轄下步兵聯隊為主的兵力,配合時任臺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任內,為取得龐大山林資源、建立殖民政府威信而大力推展的「理番」政策,開始在近山的軍事要地,分置必要的兵力。

以臺灣第一守備隊所屬的「臺灣步兵第一聯隊」為例,在臺駐防期間,共參與四次對臺灣原住民的大規模軍事鎮壓。首次是1910年,配合五年「理蕃」計畫的開始,展開對分佈於宜蘭、桃園、新竹一帶(ガオガン蕃)泰雅族社群的大規模軍事攻擊。此次的軍事行動,可藉由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典藏的明治時期私人寫真帖《臺灣守備隊》,大致窺探當時日本軍隊進入山地的活動概況。第二次是伴隨新竹、桃園兩廳下參警察隘勇線的推進,導致當地泰雅族社群的反抗,為因應此次事件,日本當局於1913年成立「討伐軍司令部」,以臺灣第一守備隊轄下各部隊為基礎,對反抗的臺灣原住民進行武力壓制(北勢蕃、キナジ-)。第三次是規模最大的「太魯閣之役」,此役是日軍在1914年為徹底使臺灣高山原住民屈服以建立其統治威信,同時有效控制太魯閣地區龐大的山林資源,而主動展開的計畫性軍事戰役;此戰亦是日本當局五年「理蕃」計畫的休止符。有關事前的訓練活動,包含步兵第一聯隊及第二聯隊等出征前留下的影像,亦可藉由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典藏1914年的《大正三年討伐紀念寫真帖》一窺當時的概況。

另外,在「太魯閣之役」後,總督府當局為持續對太魯閣社群進行監控,於是將臺灣步兵第二聯隊派駐在花蓮港廳的「分屯大隊」(第三大隊),抽調部分兵力另成立混成中隊「海鼠山分遣隊」。「海鼠山分遣隊」屬於任務性及地方型的分遣部隊,文獻資料較少,也因此,國家攝影文化中心所典藏的《花蓮分屯海鼠山分遣隊-西末吉寫真帖》是少見且珍貴記錄此部隊的影像資料,藉此我們可以理解在戰役之後,日本軍隊在此區域的派駐及管理,以及相關的部隊動態。

慘烈的戰役-1930年霧社事件

1930年的「霧社事件」,是臺灣原住民抗日最為悲壯慘烈的事件,也是日本臺灣步兵第一聯隊第四次用優勢武力,對臺灣原住民大規模的殺戮鎮壓。該事件起因是賽德克族原住民不滿日本統治當局長期以來苛虐暴政,而由馬赫坡社頭目莫那·魯道率領各部落聯合起事,趁霧社公學校舉行運動會時襲擊聚集霧社的日本人。事發後,立即遭總督府當局調集轄下軍警,並以飛機、山炮、毒氣等武器強力鎮壓。

「霧社事件」震驚日本政府與國際社會,除了使臺灣總督府的理蕃政策遭到重大挑戰,並造成時任總督石塚英藏、總務長官人見次郎等高層官員引咎去職。因此,目前保存的相關資料也十分豐富,但關於1930年代當時日本駐臺部隊之情況與影像,仍相對罕見。而我們可以由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典藏的1931年《步兵第一聯隊寫真帖》,窺探霧社事件前後臺灣步兵第一聯隊的軍隊生活、裝備與訓練過程。


参、軍隊生活與臺灣社會的互動

本次展出的五本珍貴寫真帖,裡面亦保存著為數不少的女性照片,大致可以推想,這是當時異鄉從軍的軍士,在嚴格軍事訓練與艱辛任務之外的生活紀錄。
    
日本駐臺軍士兵的生活,由於工作及任務危險性頗高,除了辛苦的訓練、演習,或是執行軍事任務外,平時在軍營的生活枯燥無味。因此,士兵們放假通常都會前往駐地城市遊玩、大肆消費。臺灣不少地方也因為駐軍的關係,開始出現較具規模的遊廓街區,除了前述的花蓮港,基隆、臺南、屏東,以及海軍駐軍為主的馬公、高雄,這些各地的駐軍一般都一兩千人,多少都促進當地的繁榮,甚至影響往後城市規劃的安排。

此外,駐臺軍士兵在夜晚除了前往各式料亭飲酒狂歡,甚至會選擇溫柔鄉尋找慰藉,期以消解異地從軍的苦悶。回顧二十世紀初期,臺灣各地特種行業的成立,甚至管理制度的出現,都與當時的主要消費客層之一的駐臺部隊軍士,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例如1910年代的「花蓮港遊廓制度」(紅燈區)的成形,除了因當地產業開發與移民流入大量人口相關外,1910年代初期因東部的理蕃計畫,而開始對太魯閣族的連年討伐,則帶來數千名駐臺各地部隊聚集於花蓮港周邊,因此形成當地特種行業與紅燈區的興起。

軍政寫真帖中的的女性照片,雖然顯得有些突兀,但大致可以推想這些影像,或許是當時這些異鄉從軍軍士的在嚴格軍事訓練與艱辛任務,在臺灣苦悶的軍旅生活中,少數且重要的精神慰藉。


參考資料:

一、專書
帝國在鄉軍人會本部,《臺灣步兵第一聯隊史》(東京:同編者,1931)。
全国台湾歩兵第一聯隊連合会,《軍旗はためくところ : 台湾歩兵第一聯隊史》(福岡:同編者,1988)。
松添節也、謝國興,《駐臺南日本兵1904日記》(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2016)。

二、期刊論文
曾令毅,〈日治時期臺灣航空發展之研究(1906-1945)〉,淡江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6月。
曾令毅,〈二次大戰前日軍在臺航空兵力發展之初探(1927-1945)〉,《臺灣國際研究季刊》,第21期(臺北:臺灣國際研究學會,2013年6月),頁69-90。
陳姃湲,〈洄瀾花娘,後來居上-日治時期花蓮港遊廓的形成與發展〉,《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8:2(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12年6月),頁49-119。
近藤正己,〈「殖民地戰爭」與在臺日本軍隊〉,《歷史臺灣》,第11期(臺南: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2016年5月),頁40-51。

策展
曾令毅
主辦單位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