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衛生命──日治初期臺灣的病媒蚊防治與公共衛生

展覽介紹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典藏了一本《日治初期臺南府及打狗寫真帖》,由51幅照片組成,寫真帖內的一頁就是一張照片,照片右側均有書寫該張照片的標題或簡單說明。寫真帖的拍攝者不詳,也沒有出版資訊,但透過內文展示的照片內容和照片右側的敘述說明,例如「能久親王十年祭」(按:1905年10月28日)、鄰近海港的打狗(今高雄)火車場(按:1900年打狗火車站落成,1908年新打狗火車場落成)、「臺南市場」(按:1905年9月開始營業)等,可推測此寫真帖完成的時間約是明治38年(1905)或是明治41年(1908)之後。

本寫真帖的照片,可依拍攝地區分為以下類別:
一、實驗室中,在玻璃試管內或顯微鏡下的瘧蚊(Anopheles)與家蚊(Culex,別稱庫蚊),從卵到成蟲之各生長階段的生命史照片,共19幅。
二、臺南地區的街道景點和風土民情,共26幅。
三、打狗港灣與街景,共4幅。
四、拍攝地點不明,共2幅。

也由於寫真帖的照片內容,無論是顯微照片、醫療院所、祭典人事、街道景象、建物建設,絕大多數與疾病或近代衛生管理相關,因此也可依此特點,將本寫真帖的內容分為:
一、臺灣熱帶醫學研究的早期微寫真 ─ 病媒蚊。
二、臺南地區醫療院所影像紀實。
三、北白川宮能久親王逝世十年紀念大典(能久親王十年祭)。
四、臺南與打狗(高雄)的人文風土。
五、臺南的近代式建設。

本展覽即採用上述的第二種分類法,以下分項依序說明。
一、「臺灣熱帶醫學研究的早期微寫真 ─ 病媒蚊」方面:
呈現了玻璃試管中瘧蚊和家蚊成蟲停駐時的樣態,以及這兩種蚊子在顯微鏡下,從「卵→幼蟲(孑孓)→蛹→雄雌成蟲」的生命成長型態。瘧蚊是瘧疾的媒介,家蚊是血絲蟲病和日本腦炎的媒介。研究蟲體在各階段的外貌或雌雄特徵、體位姿勢、發育過程、行為與移動方式、喜好、繁殖現象,可了解單一種類蚊子的生命樣態與加以辨別,亦可對照比較。研究者透過如此的分析研究,能有助進一步找出有效控制病媒蚊數量和相關疾病傳播的方式。尤其本系列中有張家蚊內臟(胃中的卵)的顯微照片。蚊子雖小,但日治初期已能取出蚊子的胃進行染色檢查,呈現了時人醫科學技術水準的一面。 

二、「臺南地區醫療院所影像紀實」方面: 
呈現日治初期新樓醫院與臺南衛戍病院的建築與人文樣貌。前者是1900年新落成,紅瓦白牆的類洋風建物,但招牌用臺灣方言寫著「醫生館」,大門內外也或站或蹲著不少臺灣人。後者是日本陸軍把居高臨下的傳統建築赤崁樓充作衛戍病院,四周以原有的磚牆和新編的竹門區隔內外,門外是等候著的臺灣人車夫。這些照片是目前相當罕見之有關日治初期新樓醫院與臺南衛戍病院的建物和人像寫實照片,也顯示出平民醫院和陸軍醫院的差異。 

三、「能久親王十年祭(北白川宮能久親王逝世十年紀念大典)」方面: 
呈現了大典期間的神社和市區街道裝飾、祭典活動實況(含醫療站),以及神社社域緊鄰民家繼而鄰里也在此自由活動的景象。北白川宮能久親王(1847-1895)是日本陸軍的近衛師團長,陸軍醫院臺南衛戍病院在祭典期間也有敬贈(奉納)物品。又,依日本官方說法,親王是因為臺灣的風土傳染病而逝世(一說是瘧疾);與此相關的醫療、衛生、疾病,也直接關連著本系列其他子題的照片。 

四、「臺南與打狗(高雄)的人文風土」方面: 
內容包括:一、開山神社,二、打狗火車站一帶和打狗港,三、臺南與高雄當地住民裝扮習俗與水果攤。開山神社與打狗港灣為傳統與日治後新舊景觀和設施兼具之處,關係日人來臺後的生活環境;當地住民習俗如赤足、抽菸(鴉片),或如水果產物的攤販販賣法,是臺灣常民的生活方式,也是衛生生活的一環。 

五、「臺南的近代式建設」方面: 
內容包括:一、日治後才產生的寬闊整齊附路燈新式街道,二、西洋式建築知事官邸,以及三、設有庭園、廁所、水溝,建物通風且地面不揚塵的臺灣新型市場 ─ 臺南市場。這些近代式建設的設計,均有考量衛生,也是彰顯臺灣朝向衛生生活環境的表現。 

整體來說,本寫真帖的照片,可說是圍繞在日治初期臺南的疾病、衛生相關之研究、設施、人事物而產生。在本寫真帖呈現之時下罕見的日治初期衛生實像照片外,本寫真帖也呈現了日本統治者因為臺灣衛生問題而遭遇的困難,與面對困難後的解決與革新措施。 

策展
沈佳姍
主辦單位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