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嶼南方:南臺灣攝影群的影像軌跡

展覽介紹

關秀惠

「南方」對於19世紀中葉起政經重心逐漸轉移至北部的臺灣而言,「南方」不只是相對位置上的指稱,還包含文化地景與社會發展的迥然相異。事實上,南方從不僅是地理疆界上的清楚劃分,它可以是濁水溪以南的平原景色;或是北緯23度半的熱帶與亞熱帶氣候之別;抑或屏東與其周邊小島共享的南島文化,南方始終是個變動與因應文化與自然而異的詞語。歷史上的臺灣更不乏被納入南方論述的話語,當清代接領臺灣初期,仍延續前朝的治理方式,以「炎方瘴海」來形容臺灣位居帝國南方,是個充滿瘴癘的海外丸泥;日治時期因臺灣屬於南進政策一環,許多關於臺灣的調查資源皆納入以日本為中心的「大南方體系」;當代對於冷戰體制的批判則將臺灣放置於全球南方(Global South)的論述下思考。

從島嶼之南的風土氣候上的描繪,帝國治理下的資源描述,乃至當代全球南方的思考,歷史上對於南方的描述,往往扣連著以何者為北方∕中心,何者為南方∕邊陲的對應關係之脈動。回到臺灣本島,當1979年高雄成為島內第二個直轄市以來,高雄便成為平衡南北發展的重鎮,積極地進行工業與都市現代化的發展。林生祥〈問南方〉一曲便唱出了1970年代高雄現代化的景象:「重劃路像地網…加工區貼希望…石化工廠發夢想」,然而歌詞最後一句「煙囪管無日無夜 人茫茫天茫茫  南方」卻夾雜著現代化之中,人面臨土地樣貌逐漸被改變的茫然與自省。

關於南方想像的思考也包含著從內部觀點而延伸的,如何從過往北方的中心論述中,補足南方自身土地的話語。藝術家高俊宏提到「南方是一種虛構」,或甚至解構南方一詞,將之回歸到何謂「南方」那仍形骸未定的創作軌跡。由南方一詞相繼產生的討論、辯詰與疑問裡,或許可提供我們種種觀看的視角,重新理解這些由南臺灣攝影家們所拍攝,真正由「南方」內部發生的影像。

本次線上展覽主要挑選國家攝影中心典藏的南部出生、或長期生活於南部攝影家們所拍攝的影像,透過他們目光的巡移與鏡頭的捕捉,我們可看到島嶼之南的風土自然、宗教文化,以及都市變遷下的人文景觀。五○、六○年代的鄉土寫實、七○年代的現代都市建設、八○年代的報導攝影,乃至2000年之後的觀念攝影與編導式攝影的啟發,南部攝影家們早已從自身土地社會的觀察介入之中,為我們提供諸多關於南臺灣的特殊南風景色,以及戰後南部地區看似興盛的現代化發展之下的多元面貌。

策展
關小惠
主辦單位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