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世紀──從《大正八年臺北廳下虎列拉流行概況》看臺灣百年防疫足跡

展覽介紹

沈佳姍

本特展「防疫世紀──從《大正八年臺北廳下虎列拉流行概況》看百年防疫」,係以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典藏之攝影史料為基礎,描述1919年臺灣發生霍亂(Cholera,日文コレラ,又記為虎列拉)大流行,臺北廳將防疫期間的照片,挑出64幅集結成冊,成為《大正八年臺北廳下虎列拉流行概況》寫真帖。本次線上展覽,即以「防疫行政的核心」、「從源頭防疫-調查與檢疫」、「從源頭防疫-預防與宣傳」、「患者發現後的處置」共四個子題10個單元,進行展示及解說。

人類在遭逢14世紀歐洲黑死病/鼠疫流行期間,逐步確立了近代的「隔離檢疫」(Quarantine)機制;而19世紀中葉英國霍亂大流行,對汙水、瘴氣、排泄物、垃圾等的管理和都市環境衛生改革,造就現代「公共衛生」(Public Health)法令和制度的興起。20世紀後,公共衛生又擴展至福祉、優生等等範疇。

日本時代的臺灣,由於重視公共衛生的防範層面,臺灣總督府自1896年至1899年期間,陸續頒發「傳染病預防規則」、「傳染病預防消毒心得」、「臺灣醫業規則」「公醫規則」、「保甲條例」、「獸疫預防規則」、「海港檢疫規則」、「下水規則」、「家屋建築規則」、「污物掃除規則」、「大清潔法」等法規來管控公共衛生;面對突發的傳染病,官方也會宣傳對該特定疾病的防治法。(註1)上述這些法令規章規範了臺灣日常生活環境的清潔與衛生管理,住民的身體清潔和行為管控,也限制了傳染病的移動擴散,使得臺灣的公共衛生已達相當水準。然而大正八年(1919)7月,當時國際間大流行的霍亂,從基隆、臺北進入臺灣後,短時間內造成近4千人感染的重大公共衛生事件。其中,臺北廳最嚴重,發現患者1,656名,患者死亡率83%,其中單是8月份的患者就有1,107人。

進入21世紀以來,具代表性的全球性傳染病事件,如2003年的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另外則是仍持續蔓延的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2019年11月,中國武漢傳出不明原因肺炎,2020年1月7日世界衛生組織,為此新型的冠狀病毒命名為COVID-19。在這波疫情中,2020年1至10月間,臺灣確診人數共500多人,其中絕大多數是自境外移入的患者。但約同一時間,全球的確診患者數卻是超過4千萬人,死亡人數110萬人以上。走向今日的防疫體系,公共衛生在此疫情期間成為大家的熱搜話題,然而公共衛生世界的生成,仍依賴許多重要的歷史事件和歷史發現。

防疫百年後的今天,再次回顧《大正八年臺北廳下虎列拉流行概況》寫真帖,為這次重大的公衛事件留下影像記錄。寫真帖中呈現的隔離、消毒、檢驗、檢疫、患死者、告示、醫療院所、預防接種、衛生幻燈片宣傳、屍體掩埋等等的防疫實況,是目前關於日本時代衛生防疫行政,難得一見的實況影像記錄;而照片圖像顯示的當時防疫表現,也與當代的防疫作為不謀而合,可作為當代防疫措施的縮影與借鏡。
 

註1:如流行性感冒在1918年秋季爆發時,官方即提出「流行性感冒豫防心得」11條,提醒大眾注意口沫和空氣傳染。

策展
沈佳姍
主辦單位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