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的模樣

2021.07.29 - 12.05
臺北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策展人
黃建亮
展出藝術家
郎靜山
鄧南光
吳金淼/金淼寫真館
張才
湯思泮
林權助
李鳴鵰
余如季
蕭長盛
林慶雲
何慧光
劉安明
周鑫泉
黃則修
黃伯驥
謝震隆
鄭桑溪
王信
莊明景
翁庭華
張照堂
梁正居
謝春德
林柏樑
蔡榮豊
謝三泰
許伯鑫
黃子明
張詠捷
劉振祥
沈昭良
陳伯義
楊基炘
齊柏林
黃丁盛
王有邦
阮義忠
邱德雲
葉清芳
侯聰慧
莊靈
梁朝安
鐘永和
周全池
林壽鎰
瓦歷斯.拉拜
吳忠維
關曉榮
廖本義
蔡明德
陳次雄
劉亦泉
蔡文祥
何經泰
柯錫杰
郭英聲
周慶輝
陳敬寶
張蒼松
陳田稻
葉裁
潘小俠
鍾榮光
歐陽文
許淵富
簡永彬
李悌欽
指導單位
文化部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展覽介紹


「臺灣文化」目前還是一個尚待被清楚定義的模糊概念
可以使用「臺灣的鏡像」來協助定義什麼是「臺灣文化」嗎?

「臺灣的模樣」嘗試整理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及國立臺灣美術館的攝影典藏中,不同世代的本土攝影家們眼中所看到的「臺灣」。希望藉由這些不同時空樣貌下的影像切面,堆疊出臺灣的文化紋理,協助思考一直都在但卻是抽象混沌的「臺灣文化」。其實也就是在反思:什麼是「臺灣的吾土」?誰是「臺灣的吾民」?等土地與人民的真實內涵。

初探「影像臺灣」為「臺灣攝影史」奠基

為了要整理呈現這一個「公共的臺灣」(孕育我們的母地),策展人要向展覽中每一位攝影家致歉。在此展中,個人創作意圖的脈絡先暫時被放在第二順位,優先凸顯臺灣這塊土地上共通的元素,作為整體性的思考。藉由影像編輯的組合,橫向交織出一個更龐大綿密的,所謂臺灣攝影創作的共同脈絡。長年來因為臺灣攝影史研究的缺席,我們有必要透過這樣統整的過程,先將臺灣攝影做一個整體性的梳理思考,來為尚待完成的臺灣攝影史鋪路。

關於臺灣文化脈絡的思考

策劃此展還有一個目的,梳理出臺灣文化脈動的基調:臺灣的文化脈動,是由在地的原住民族,面對外來的過客與移民,歷經抗拒、衝突、互動、交流、妥協的歷程。原本在地的本土族群與外來的殖民霸權必須學會「共生」,而不同時期的共生造就了不同世代的「在地本土文化」。

南島文化原住民族的根源,荷蘭西班牙文化的刺激,深層中華文化的延續,日本文化擁抱現代化的刻痕,還有歐美當代文化的移植,新住民文化的加成,這些多元觀點的交融並列,形成今日臺灣文化繼續往前推動的重要動能。

嘗試以影像揉捏出「臺灣氣口」、「臺灣味」

呼應國家攝影文化中心開幕首檔「舉起鏡子迎上他的凝視──臺灣攝影首篇(1869-1949)」以臺灣攝影史的理論研究為架構,本展以視覺影像為梳理的脈絡,嘗試由截然不同的方式切入這臺灣主體論的核心課題。因展出空間有限,整個展覽以靜態的「攝影原作」與動態的「數位呈現」平行展示相互呼應,也是一種在攝影展覽形式上的嘗試與挑戰。

檔案下載
  • 《臺灣的模樣》展覽手冊
    null
    PDF